一、项目背景及概况
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结合五原县生态建设发展战略,农业生态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将针对五原县农业生态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以及县政府对农业资源的管理与监督评价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实地考察、探讨,以切实提高五原县农业信息化水平、保障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享受现代科技信息的成果为目标,利用“3S”技术设计开发的集农业数据整合、信息查询、可视化展示、统计分析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
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引导,为农业生产、实施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最终实现五原县农作物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涉农信息资源共享。快速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信息化程度,加快当地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016年12月15日,经五原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通过PPP合作模式实施八里桥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提升改造项目。
二、项目描述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八里桥万亩现代产业园服务中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农业高新技术展示馆建筑总占地面积11664.00㎡,其中主馆建筑面积6912.00 ㎡,主馆北侧平行建设2 栋辅馆,建筑面积均2080.00㎡。农业高新技术展示馆集成生态大数据,农业、草业高新科技,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等内容。二是农业高新技术展示馆室外的景观工程位于农业高新技术展示馆的南侧,占地8463.00 平方米,主要种植乔木、灌木、地被及景观工程的铺装、照明、浇灌工程及小品等。三是盐碱地改良实施面积为562.00 亩。
三、取得成果
(一)社会效益
一是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布局;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条件;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本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当地人民的居住环境,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二是组织农民、学生、党建等团体学习农业新技术或者普及病虫害预防知识。
农民朋友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很多适用并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更好的服务农业,信息化农业可以把农业新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为农民学习新技术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
学生、干部职工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拓展训练,增进了团员对团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增强了团员的自信心,克服了心理惰性,磨练了战胜困难的毅力,在今后会更客观的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团队成员间懂得了相互尊重、相互沟通、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才有利于团队和谐、凝聚和发展,只有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团队气氛,不轻易放弃和退缩、勇敢面对、勇于尝试,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与挑战都能战胜。
(二)经济效益
农业高新技术能够带来高经济效益,它是定向的,有目的的进行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制的一门高新技术,并向社会领域广泛渗透推广的新技术,因此我们要把握农业技术变迁的方向,发明、创新和使用劳动型或资本节约型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近几年,因为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整体经济呈下滑趋势。在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五原县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的运营对五原县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项目运营能带动一部分人员就业,包括当地大学生、青年人、农民等,尤其是高龄失业人员,给予一些工作机会,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农业高新技术展示馆对外开放,门票价位偏低,适合当地居民及周边旗县居民参观游览,也可作为旅游团、党建活动、及研学培训的基地,近三年总接待人数为189133人次,旅游服务能刺激当地居民消费,增进人员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农业借助旅游增长活力,提高知名度,增加收入,相互借重,实现双赢,这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
通过五原县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的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及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培植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将农业与旅游、科技、教育科普、生态修复、大数据等跨界融合。对五原县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特别是农业大数据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着力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经营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做出贡献。
来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