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向人民报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文体生活专场,邀请到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冬冬先生,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科科长尚承昕先生,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发展室主任孙洪文先生,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宋平先生,向大家介绍我市文旅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冬冬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领导、来宾、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禹城市文化旅游工作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注禹城文化旅游发展、支持我局工作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强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拓展文旅产业、延伸文化惠民服务,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顶层设计,统筹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
围绕将我市打造为省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战略目标,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禹城市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确立了“突出精品化导向,龙头带动,实施一批文旅精品工程,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这一战略路径,顶层设计,高点定位,统筹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
二是培育重点,实施精品项目引领发展
1、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项目正式开园。占地660亩,总投资3.2亿元的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在国庆节期间正式开园,是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农文商旅融合示范项目。该项目坚持大禹文化传承地、农耕文化传播地、农品农事会展地、农文商旅融合的四个定位,包含农耕文化会展区、体验区、大禹书院区和大地景观区四个区域,是传承弘扬大禹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播普及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举措。
2、谋划禹王亭考古遗址公园项目。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项目”。将治水名人馆、水利工程博览园列入项目重点建设内容,已完成项目的立项审批、用地预审、环评备案等建设手续。
3、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开展文物保护和文博场馆提升项目。争取窦冢遗址文物保护项目60万元、小城子坡高唐故城文物保护项目90万元、禹城大战旧址修缮保护资金350万元、革命纪念馆改陈布展资金45万元。窦冢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和小城子坡高唐故城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正在施工,年底完工;禹城大战旧址修缮保护项目已经招标完成,即将施工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项目正在制定改陈布展方案。
四是禹城大战旧址宣传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6月13日,市委书记滕海强带队到济南与国铁济南局深入沟通,双方就禹城大战旧址保护修缮等工作达成广泛共识。整理编辑完成《禹城大战史料汇编》。摸清大战旧址及周边房屋的产权归属状况,即将开展旧址周边搭建房屋、院落拆除工作。9月2日召开禹城大战座谈会暨陈璞平新书《最后一战》新书发布会,会议形成了禹城大战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最后一战的共识。谋划禹城大战文旅综合体建设项目,聘请一流设计单位,形成高规格规划设计,打造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革命教育基地,讲好革命故事,再现百年津浦历史。
三是深入挖掘,大禹文化研究不断推进
1、成功举办山东省(禹城)首届大禹文化节。本次大会规格更高,由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省民俗学会、禹城市人民政府主办,30余名国内知名大禹文化和民俗学研究专家学者参加。内容更加丰富,举行了民祭大禹典礼、大禹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讲堂、大禹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大禹治水传说非遗大讲堂等活动。对大禹、大禹文化、大禹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对禹城禹迹与龙山文化全面梳理,对禹城与龙山文化夏文化关系深入分析,对大禹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格局集中阐述,对大禹文化的文献记载细致考证,对工业文化旅游路径剖析探讨,讲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使大家对大禹文化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立体的认识,推动大禹文化、夏文化、中华文明三个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探索了新认识,规划了新发展,构建了新格局。
2、与山东大学共同建立“山东大学民俗学(禹城)研究基地”。9月24日,举行山东大学与禹城市共建“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基地”正式成立。我市的民俗学研究,特别是大禹治水传说非遗研究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市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3、推进“大禹治水传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0万元,委托山东大学对禹城大禹治水传说进行专题研究。先后组织国家级非遗专家对18个核心村落开展专项田野调查。通过社区座谈、入户访谈、实地勘察、文献求证等方式,在集中挖掘大禹治水传说的同时,对相关村落历史概况、劳作模式、民俗传统、民间文献等予以全面系统地搜集、记录与整理,并对现场交流情况进行详细的文字记录、图片和视频拍摄等信息采集。为推进“大禹治水传说”申报国家级非遗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乡村旅游发展成果丰硕
实现省级荣誉全覆盖。梁家镇入选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名单,梁家镇桂庄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莒镇董屯村入选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辛店镇大秦新村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桂园田居、状元驿站民宿分别获评五星级、四星级旅游民宿;莒镇高庄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
五是创新形式,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1、继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通过政府购买,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2400余场次、“一村一月一场电影”7000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
2、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黄河大集”文化惠民演出、镇街文化展演,网络村晚、网络闹元宵、青岛啤酒节、龙舟邀请赛、全民歌唱大赛、广场舞大赛、少儿才艺展演、夏季文体展演等各类文艺活动2000余场。
举办首届墙体绘画大赛,历经2个月,来自11个镇街的100余名书画爱好者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创作作品121件,总绘画面积2000余平方米,为乡村文化振兴绘制文化风景线。举办首届龙舟赛,活动现场吸引群众2.1万余人,现场直播4万余人在线观看。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开园期间,举办“欢度国庆”文化惠民专题演出,组织30支基层文艺队伍,600名群众,连续6天举办11场,吸引游客约6万余人次。成功举办第二届“禹王杯”大禹文化主题美术书法作品大展,由省文联、德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省书协、省美协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德州市文联和禹城市委、禹城市政府承办,吸引全国的美术书法大家参展,收到全国来稿1300余件,同期举办了采风创作活动,20名书画名家创作大禹文化主题作品32件,是迄今为止德州市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一场书画作品大展,有力提高了禹城大禹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3、培育培强文艺队伍。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大禹班”和“春风化禹”群众文艺培训班,累计授课380课时,培训4.8万人次。组建33支庄户剧团,722人参加,参与到广场舞大赛、新春花灯会、文艺展演、村晚、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中。开展公益辅导165场次,服务1000余人次,乡村文艺人才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六是盘活载体,发展城乡夜间经济
抢抓6-10月份的夜经济黄金期,在原有文化活动基础上,举办春夏黄河大集、“糖城晚8点”文旅惠民消费季、新街口美食文化节等30余场次。各镇街举办农民篮球联赛、烧烤大赛、美食烟花秀、露营烧烤节等各类特色活动,拉动城乡夜经济。
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进展顺利
14个企业入选德州市非遗工坊,位列德州第一;禹城扒鸡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入选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2个,其中省级4个,德州级14个,禹城级62个。
八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文旅市场安全有序
坚持“三管三必须”要求,不断加强文旅市场监管,严守安全底线,加大对文旅企业、景区景点隐患排查、整改落实,班子成员分组带队负责相关领域安全检查工作,累计共出动执法检查188人次,检查网吧118家次,娱乐场所76家次,旅行社32家次,旅游景区35家次,排查整改娱乐场所安全生产隐患1件,文化旅游市场秩序良好。
下一步,市文旅局坚持文化惠民与文化旅游监管两手抓、两手硬,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重点打造三个文旅项目。禹王亭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建设大禹治水名人馆、大禹纪念馆、禹城博物馆,立项审批、用地预审、环评备案等手续已完成,已纳入国家专项债申报系统。禹城大战红色文化公园项目,在禹城老车站旧址原有建筑物基础上建设禹城老火车站纪念馆、津浦铁路博物馆。同国铁济南局一起开展旧址周边搭建房屋拆除搬迁工作,同步启动禹城大战旧址票房、兵营的保护修缮工程。大豆文化主题园区项目,依托禹城中国大豆文化之乡地域品牌,打造首个以大豆文化为主题的大豆文化主题乐园,总规划面积600亩,规划6大功能区,建设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继续推进“大禹治水传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大禹治水传说列入国家级非遗,禹城扒鸡制作技艺积极申报省级非遗。
三是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结合“一镇一品”乡村游特色,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线路,推动工业示范游、大禹文化游、红色研学游、乡村休闲游融合发展。
四是全面提高文化生活满意度工作。提高文艺演出质量,严把“一年一村一场戏”和“一村一月一场电影”质量关,确保行政村覆盖率。拓宽文化宣传广度,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广泛开展文化普及和群众满意度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文化生活满意度。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今年以来,各地文化旅游纷纷火爆出圈,旅游热,带动非遗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咱们文旅局都做了哪些工作?
尚承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内涵的历史见证,是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是记载着人类战天斗地、改变自然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强烈的民间特性和地域色彩,是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特殊文化遗产。为此,我局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非遗4项,市级非遗19项,县级62项。
目前,11个镇街传统文化活动场所已全部打造提升完成,确保每月开展3场以上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先后在11个镇街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展演、非遗(小剧小戏)夏季文体展演、吕剧《墙头记》《生日》等非遗类专题演出,5千余人次参加,观看群众达6万余人次;组织开展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研学活动20余场;今年,我市两个非遗工坊荣获“山东手造”非遗工坊示范单位称号,8人荣获2023年度市级优秀非遗传承人称号,3人荣获2023年度非遗传承人工作突出贡献奖,1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今年,我市还与山东大学合作,联合申报“大禹治水传说”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在进一步完善申报文本和视频。
另外在这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禹城扒鸡、螳螂拳等5个非遗项目,已通过专家论证,入选德州市级非遗。特别是禹城扒鸡申报成功,破解了地域特色集体传承无落脚点的难题,叫响了禹城“扒鸡之城”的名号,并将于2024年启动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程序。谢谢!
问:2023年,禹城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力推介展示了禹城形象、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平台,请简单介绍一下。临近春节,咱们禹城文旅局组织了哪些特色文旅活动?
尚承昕:目前,禹城市正在筹备禹城市2024年春节“年货节”,我局将积极构建多元文旅消费场景,升级传统消费模式,释放文旅消费活力。期间,我们将举办2024春节山东(禹城)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有“庄户剧团赶大集”展演、“冬游禹城·回村过大年”宣传推介,以及冬季“村晚”暨“四季村晚”成果展示等活动。另外,我局正在组织“2024年禹城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编排创作,春节期间将通过录播的形式与大家见面,通过文艺形式展示一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建设成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正月初八开始,将举办“敲大鼓、舞彩龙,美丽乡村幸福年”活动,组织各镇街开展敲大鼓和健身彩带龙展演;正月初十将举办元宵灯会,正月十五将在“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沿线安仁镇安营广场设置分会场,现场举办元宵节民间艺术集中展演、新能源汽车下乡、非遗展示等。我们力求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展现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新风尚、新面貌,丰富和活跃春节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谢谢!
问: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了社会的一个热点,请问我们禹城2023年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洪文:去年,我市在乡村旅游方面成果丰硕,实现了省级荣誉全覆盖。梁家镇入选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名单(德州市共2个),梁家镇桂庄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德州市共3个),莒镇董屯村入选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德州市共2个),辛店镇大秦新村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桂园田居、状元驿站民宿分别获评五星级、四星级旅游民宿;莒镇高庄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谢谢!
问:针对禹城大战旧址保护利用我们做了那些工作?后期将如何更好的进行保护开发利用?
宋平:1945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禹城大战”在禹城老火车站打响,这是山东军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战,受到山东军区和陈毅司令员的传令嘉奖。禹城大战旧址现存水塔、兵营、老火车站票房等,对警示后人、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为加强对禹城大战旧址的保护利用,禹城市积极对接铁路部门,先后多次同禹城火车站、济南铁路局济南段、山东中铁文旅发展集团进行沟通对接,编制保护修缮方案,申请了上级文物保护资金350万元,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计划于近期开展火车站票房和兵营的保护修缮工作。另外,我们规划了禹城大战红色文化公园这一项目,包括禹城大战纪念馆、百年津浦铁路主题文化公园等,争取在2025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前后建成。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禹城老火车站的百年历程和渤海军区特别是禹城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把禹城大战旧址打造成文旅融合的红色文化产业,让禹城大战旧址发挥更大的历史价值,推动禹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工程。谢谢!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几位发布人分别介绍了我市文旅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文旅局联系,电话7365277。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