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全面展示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显著变化,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直部门第三场,邀请到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芳女士,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庞红祥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宣教科科长王慧女士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芳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非标地膜和劣质可降解膜的监管。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召开2023年农用地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会上学习了《农用薄膜管理方案》,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农用薄膜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对统筹做好农用地膜产品质量整治专项行动作了安排部署。召开农用地膜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行政约谈会。要求企业必须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依标组织生产,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地膜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二、督促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地膜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并现场对原辅料、生产流程、产品标识、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了检查,要求农用地膜生产企业依法依规依标组织生产,树立诚信生产经营理念,建立质量档案、健全原辅料采购及验证记录、产品质量检验记录及地膜进销货登记台账,引导企业树立质量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把产品质量关。
三、强化日常监管。依据《产品质量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集中力量开展打击生产非标、虚标、伪标、无标、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农用地膜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四、开展监督抽查。配合市局抽检计划,结合本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检计划,排开时间、有组织、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开展地膜质量监督抽查。重点围绕是否符合产品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否存在实物与标识明示不符、是否生产经营非标地膜等问题开展抽查,建立农用地膜生产、销售单位台账,并将地膜纳入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围绕重点指标,特别是厚度等与塑料污染治理相关的指标,组织开展生产、销售环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今年7月20日,我们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联合社,开展了对小于0.01毫米农膜违规销售的联合执法活动,强化了流通领域的管理,进一步净化了市场。
五、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对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的宣贯,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加强对农牧民消费维权【进入黑猫投诉】的宣传、指导,提高农牧民维权意识,借助“3·15红盾利剑”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契机,发放地膜污染防治资料。充分调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推进社会各方共治。
下面,请庞红祥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探索实施“一一三四乡村绿化工程”,即:“一个目标、一村一景、三处空间、四种产业”,为乡村振兴夯实绿色生态基础。
一、高点定位,明确一个目标
全市乡村绿化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省级森林村居为目标,以增加绿化总量,提升绿化品质,壮大产业经济为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二、规划引领,打造一村一景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高标准规划,分类指导,将全市村庄分为三大类实施绿化,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特色绿化乡村。
一是景观型乡村。对城市周边和交通干线两侧60个村庄实施景观绿化,实现村内有园,村外有林,村在林中,人在景中;
二是林果型乡村。在闲散地多、土质好的130个村庄大力发展经济林,实现街道两侧大树成行,闲散地、村周、庭院花果飘香;
三是生态型村庄。对水库、大型河道周边,生态区位重要的 50 个村庄,以营造生态林、防护林为重点,实现村内随处有绿,村周林木遍地。
三、挖掘潜力,拓展村庄绿化的三处空间
一是提升原有道路绿化水平。进出村道路两侧种植一行以上高大乔木,配置常青树,营造小景点。
二是挖掘闲散地绿化潜力,充分利用废墟、荒地、边角地,建设小微花园和公共绿地。
三是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建设环村林带,实施苗圃式、花园式、特色经济林等绿化模式,形成生态保护屏障。
四、以绿兴产,推动乡村振兴四种产业
一是土地流转,壮大林业经济。将410个村的3890亩闲散地集中整理,吸引社会投资,由合作社或大户承包实施绿化,种植经济林、花卉苗木等。
二是全民参与,发展小林经济。政府引导,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庭院种植花木、果树,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绿化植树,纳入村规民约。明晰产权,包林到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进行林下养殖、林间种植。增加林业资源种类,提升林业资源品质,提高收益,激发种林养林积极性。
三是以绿美村,推动生态旅游。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地势、文化等要素,选择本土树种、融入本土元素,打造乡村风光。辛店镇修庄、沙河辛,梁家镇桂庄、冷家店等村庄融合乡村绿化与微旅游景点建设,发展农事体验、亲子互动等生态旅游业,做活微旅游。
四是项目助力,搞活森林产品。积极开展省级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居创建,2023年争取上级绿化扶持资金130余万元,用于村庄绿化,发展林业经济,培育生态、有机、健康的森林产品,实现绿化和产业共赢发展。
今冬明春,我市将按照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和“两河牵手”示范带建设要求,提升村庄绿化79个,充分挖掘村庄闲散地进行苗圃式绿化,立足“一村一品”,建立村庄绿化长效机制,打造村庄绿化美化样板。
下面,请王慧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一、农村生活污水工作
按照《山东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德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55% ,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围绕这一目标具体开展工作,我市共有823个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村庄,我们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验收420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占村庄总任务的51%。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彻底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在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6个镇街13个农村社区实施了禹城市农村新型社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现投入试运行。项目总投资5160.9万元,工程惠及4.62万人,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所有村民社区周围沟渠将不存在黑臭水体,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广大村民更加优美、舒心。该项目争取中央环保专项资金4082万元,是2021年德州市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生态环保类重大专项资金项目。
2023年2月,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下达15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根据《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要求》《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办法》等工作要求,我们到各镇街现场选定村庄,优先选择成本低、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模式,最终确定在辛店镇选出15个村实施,全部采用集中收集拉运模式,把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拉运至辛店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辛店镇成立有专业的拉运队伍,及时对收集池的污水抽运,每个村落实拉运费用800元左右;截至目前,已经编制实施方案,落实实施资金,已全部开工正在推进中。
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在2020年禹城市政府与各镇街签订《禹城市农村黑臭水体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目标、 涉及整改范围及标准、监督考核标准等内容。2021年禹城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禹城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对上级遥感疑似黑臭水体开展排查工作,通过现场检查排除,最终对确定的禹城10处黑臭水体进行整治,我们要求属地镇街分年度阶段进行治理,在2022年由涉及的各镇街全部整改完毕。同时进行跟踪督导检查,每年的第三季度开展黑臭水体定期检测,保持达标状态。同时要求各镇街按照签订的《农村黑臭水体目标责任书》要求执行,加强巡查,做到发现有黑臭水体及时消除。
三、禹城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相关情况
禹城市有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站18个。按照《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指导意见》(德环函【2020】220号)文件要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已正常运行的行政村(含新型社区)的污水治理设施环境监管。乡镇(街道)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改造、日常运转和维护管理工作,制定工作制度。
禹城市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工艺均是AO工艺,排水均执行《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均由各镇街委托第三方进行运维,运维费用由各镇街财政支付。加强了对第三方运维公司人员管理,要有运维记录,日常管理记录,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要求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人员要做到“三知、四会”。即:三知:知设备结构;知设备性能;知安全设施的作用原理。四会:会排出运行中的常见故障;会合理调节空气 ;会合理配水配泥 ;会正确回流与排放污泥。
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今年5月生态委办公室制定《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业领域生态环境有关职责清单》,进一步明确畜牧业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门及属地政府的职责;多次联合畜牧业发展中心对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配套运行情况、养殖废弃物收集储存利用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梳理,与禹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多次联合开展畜禽养殖业检查,严格查处养殖场(户)在环评、排污许可证、三同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做到立行立改,保证彻底整改到位。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新模式,降低了养殖末端粪污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推进畜禽粪污生态化、资源化利用,确保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请问生态环境部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亮点?
王慧:感谢您的提问。感谢大家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德州市生态环境局禹城分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作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农村环境质量实现整体跃升。
首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围绕《德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这一目标具体开展工作,我市共有823个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420个村的治理任务,治理率达到51%以上。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2021年至2022年,在6镇街13个农村社区投资5160.9万元实施禹城市农村新型社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2023年在辛店镇15个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采取集中收集拉运模式,拉运至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第二,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对已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要求各镇街加大巡查次数,每年定期检测,确保长治久效。市政府在2020年与各镇街签订《农村黑臭水体目标责任书》,今年部署安排各镇街继续排查辖区黑臭水体,发放《黑臭水体识别认定及工作措施手册》,进行跟踪督导检查,对新发现的黑臭水体合理选择治理技术模式进行治理,不断改善水体质量,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第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禹城市有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站18个,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已正常运行的行政村(含新型社区)的污水治理设施环境监管。为确保外排污水稳定达标,禹城市对涉水企事业单位和污水处理厂,实现晨查、夜查、多种方式巡查无死角覆盖。严格对辖区所有农村社区污水治理设施加强监管,每年多次对外排水进行监测,同时督促镇街和第三方运维公司及时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外排水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充分发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治理成效。
第四,纵深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坚持以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联合畜牧业发展中心对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配套运行情况、养殖废弃物收集储存利用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并形成台账。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新模式,降低了养殖末端粪污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有力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职责作用,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谢谢!
问:乡村绿化美化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任务。请问今后在乡村绿化美化方面有哪些考虑?
庞红祥:近几年来,我们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乡村绿化率普遍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乡村绿化美化主要依靠农民。我们将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理事会等村级组织的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绿化美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鼓励农民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花木、果树等,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绿化植树,充分利用废墟、荒地、边角地开展小微花园和公共绿地建设,多种形式扮美扮亮自己的庭院和村庄。
二是着力保护乡村森林生态。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和管护队伍建设,科学选择绿化美化方式。根据村庄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定要体现乡村的特色。同时要慎砍树,注意保护乡村古树、传统树种,保留乡村风貌,春天看花,秋天吃果,让我们的农民有个树荫能够乘凉聊天,让美丽乡村留得住美丽乡愁。
三是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将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逐步纳入村规民约,逐步提升农户绿化美化乡村的主人翁意识,把乡村绿化美化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检查督导的重要内容,确保乡村绿化美化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几位发布人分别介绍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委宣传部联系,电话7365365。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