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邀请德州市生态环境局禹城分局宣教科科长王慧女士向大家介绍今年我市生态环境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慧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宣传!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及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安排。
推进环评审批提速增效,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扎实做好重大项目服务各项工作。对重大项目落实“三提前”,提前介入,提前服务,提前指导,确保项目在政策咨询、环评编制、排污要素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保障,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加快落地见效。同时,第一时间做好项目建设“三同时”全流程跟踪管理服务。自2020年起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划转市行政审批局以后,在建设项目环评登记表监管方面,针对企业自主填报环评登记表容易出现问题,安排专人对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企事业单位,在守住“三线一单”原则底线的基础上,重新修正企业建设项目登记表内容,防止因数据错误造成现场与环评手续不一致。经统计,生态环境部门已协助企事业单位修改完成200余个建设项目环评登记表,避免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在招商引资项目论证方面,作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论证会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对上会项目存在的各项风险点,充分沟通投资方,避免因盲目上马落地,造成企业后期运营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整改,既增加生产成本又降低生产效益的情况。真正做到在企业前期准备、手续办理、落地投产等各个阶段,事中事后无覆盖监管。
加快排污许可证核发,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明确排污许可权限、处理流程和处理结果类型,进一步核实排污许可管理类别,整合总量控制制度,衔接环评、环境统计制度等,推动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日益系统化、精细化。排污许可证申请需要填写的内容较多且专业性强,很多排污单位特别是小型排污单位缺少环保专业人员,对申报流程不了解,对填报的许多指标不熟悉,导致大部分排污许可申请表填报质量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我局围绕企业排污情况和企业申报需求,采取现场分析、一对一指导填报等方式,指导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核、发放、监管等流程,精准解决企业在申领中遇到的问题。压缩办理时限,加快核发效率,有序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排污登记和证后监管工作,全力以赴做到快发证、发好证,为企业依证生产、按证排污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推进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核发排污许可证207家,排污许可登记1230家。
全面优化行政执法,打造服务型执法体系。
(一)推进监管方式创新优化。充分利用自动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发挥在线监测、在线监督、在线管理作用,精简检查频次,实施精准执法。寓服务于执法监管中,实施排污单位差异化监管,坚决避免“以罚代管”。
(二)全面推行“正面清单”管理制度。为给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正面清单》、智慧监管平台等在线监管方式,将那些日常守法记录良好、近两年内无违法记录、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进行管理,目前我市纳入正面清单企业23家,对于清单内的企业,减少现场执法频次,真正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三)编制《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做到轻微不罚、首次不罚。切实落实好信用修复工作,引导企业纠正失信行为、修复自身信用,在企业参与招标投标、争取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等活动中免于失信惩戒。主动帮助企业落实整改、重塑信用。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突破年”,打造营商品牌。
(一)在扎实推进“作风建设突破年”活动中,创新开展“五个一”,其中一个1就是“打造营商品牌,每人为企业办一件实事”。建立一对一帮包企业制度,全体党员干部每人包一家企业,全年到所包企业定期走访,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帮办代办,每人至少为所包企业办一件实事。同时,在业务科室中开展“笑脸相迎”、“一次办好”等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服务和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业务指导、跟踪服务。在开展执法工作的同时加强环保服务,对企业在生产、治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使企业在污染治理、技术改进等方面少走弯路。发放“送法入企”服务手册2万余份。加强环保政策供给,强化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升级改造、环保政策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为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责献。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聚焦主责,综合施策,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能力。以更优的作风服务企业,为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谢谢大家。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请问生态环境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亮点?
王慧:感谢您的提问。
首先,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助推企业绿色发展。主动帮助企业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助力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升级改造。为宝利铸造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244万元、禹王制药80万元、鸿源新材料365万元,用于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通过改造升级的企业既实现了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资金负担,调动了企业在环保方面进行改造升级的积极性。
打造引领性企业,树立绿色环保标杆。为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模式,同时帮助商混行业规范企业的绩效评级流程。每年7月份,帮扶指导商混企业申报引领性企业。目前我市已有4家企业成功申报引领性企业,引领性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第三,打造营商品牌,每人为企业办一件实事。生态环境局在扎实推进“作风建设突破年”活动中创新开展“五个一”,其中一个一就是“打造营商品牌,每人为企业办一件实事”,一对一帮办代办。同时开展“笑脸相迎”、“一次办好”等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服务和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王慧女士介绍了我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生态环境局联系,电话7222629。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